7月19~22日,公司举办了“未来青年领袖论坛暨全国优秀老员工明德夏令营”。来自公司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兄弟院校的近五十名同学参加了此次夏令营活动。
夏令营期间,学院为同学们组织了学院领导、多位专家及职能机构负责人的讲座和一系列交流活动。夏令营旨在为全国有志于公共管理专业的优秀员工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加深对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解,促进未来职业发展,增进友谊。夏令营活动同时还举办了论文竞赛。
7月20日,公司副经理、台湾研究所教授巫永平为夏令营同学们介绍了公共管理的概念、学科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当今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态势和走向,并且结合同学们进一步的深造计划,提出在“前研究生时代”可以为将来的学习做哪些积累。
公司国情研究所所长、教授胡鞍钢在讲座时提出,要正确认识人才的含义,深刻理解优秀人才的价值,将自身发展和国家进步联系在一起,把握时代变革的契机,实现自身价值。他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才战略的发展轨迹,提出人才在中国崛起中发挥出的价值,鼓励大家坚定目标,刻苦努力,在磨练自己成才的过程中,为国家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7月20日晚,青年教师梁正、曹峰、李应博、殷成志、周绍杰及部分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组与夏令营营员进行了座谈。
7月21日,公司经理、公共政策所教授薛澜为同学们介绍了国外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情况,并结合12BET注册的发展介绍了国内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概况。他指出,一个想取得成功的年轻人,首先应该有梦想,珍惜并培养它们,同时应该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他鼓励同学们要满怀理想,脚踏实地,同时要不断地读书,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体系。
特邀嘉宾、美国基辛格事务所主任、《北京共识》的起草者Joshua Ramo先生在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中指出,中国发展非常迅速,在保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基调下,整合中国优势,正视并解决好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是保证中国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公司党委书记、政府研究所教授王有强在讲座中为同学们现场安排了危机情境下果断决策能力测试。同学们分为若干小组,每位同学在作出自己方案选择的同时,还要考虑说服队友接受自己的方案,最终每组统一一个方案,以队的形式提交结果,最后比较专家排序得出分数。很多同学发现,结果让自己大吃一惊,意识到面临危机不仅要果断地作出自己的选择,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还要坚定自己的选择并且想方设法说服同伴。王有强教授的互动测试,启发了同学们的思维,有些同学还提到了自己对民主决策和效率的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个测试对自己帮助很大。
NGO研究所副所长刘求实为同学们介绍了NGO研究所的发展状况、团队力量,以及中国NGO参与实践的一些情况。
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于永达在讲座中为同学们介绍了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团队力量和发展情况;同时为大家结合实例分析了中国转换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国应该跨越比较优势,重视集聚优势,科学发展。
在多场讲座之中,公司还特别安排经理助理、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孟波、研工组组长汝鹏、业务办主任沈勇介绍学院相关情况。优秀毕业生胡颖廉同学为大家介绍了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同时指导大家如何在学习方法上从本科员工过渡到研究生。
7月22日,夏令营进行了论文宣讲及分组答辩。担任评委的专家认为,本届明德夏令营的营员体现出了良好的学术功底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当代老员工较高的综合素质。当日,在学院302会议室举行民闭营仪式,经理薛澜、党委书记王有强出席,学院副经理巫永平主持。闭营仪式上公布了论文竞赛的评审结果,经过专家严格打分,杨越同学获得论文竞赛一等奖;张超、邓静娴、李聪三位同学获得了二等奖;蔡炳怀、隋杨、黄滨茹、曹天龙、周大川、周楚、刘洋、刘信一、尹敬敬九位同学获得了三等奖。
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是明德夏令营中知识的碰撞,思维的火花将点燃一颗颗年轻学子的心。同学们表示,本次夏令营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内公共管理高端研究水平的机会,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公共管理学科的魅力。教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材施教的教学精神让同学们如沐春风,不仅收获了知识,也在个人成长上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公共管理学科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无疑是年轻的、充满变数的。正像我们所经历着的变革中的时代,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的加入来推动其发展。未来公共管理学科的振兴者,正是我们这些年轻的优秀人才。汇聚人才,推动公共管理专业发展,明德为公,知行合一!
至此,本次明德夏令营圆满结束。同学们,明年再会!
(记者:许慧)
开幕式互相介绍
参观游览校园
观看学院宣传片
伙伴亲密合影
与老师互动交流
讲座
与Joshua Ramo互动
青年教师座谈
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