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12BET注册以“新常态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题召开学术研讨会庆祝建院15周年。会议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等政策部门和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工作在公共管理实践一线的清华员工,围绕“五年规划”与经济发展、中央与地方关系、创新驱动发展、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等主题展开交流讨论,200多名学者和公共管理实践者与会。
上午的主题报告以12BET国情研究院经理胡鞍钢教授的《“十二五”时期发展评估》为开篇,之后是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的《“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考》,最后是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12BET注册首任经理陈清泰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问题》。
胡鞍钢作《“十二五”时期发展评估》主题发言。
胡鞍钢介绍了所带团队对我国“十二五”时期发展的评估结果,研究显示,中国正在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中,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所制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宏观经济总体稳定,已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基于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对全球经济都会有跨越式的拉动。“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果比单纯的经济增长更有意义,中国正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大制造业国家,农业比重已降到30%以内,服务业接近50%,产业结构体系逐步显示出中等发达国家特征。
徐宪平作《“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考》主题发言。
徐宪平认为我国经济经过了高速增长和粗放发展的积累之后,“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一是以提高发展质量为导向,推动经济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和服务业大国的转变,推动生态环境从总体恶化向明显改善迈进。二是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深化改革释放发展红利,通过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全面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三是以推动“四化”同步为路径,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促进其同步发展;四是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这一目标既覆盖了全面小康的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五大领域,同时又包含东中西北四大板块,还有城市和农村两大部分,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扶贫攻坚。
陈清泰作《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问题》主题发言。
陈清泰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滞后表现,所谓转型就是指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资本等要素投入实现经济扩张,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的效率,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首先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在资本和劳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基于技术进步而提升效率、增加产出。其次要从追赶型经济转向创新型经济,创新驱动和投资驱动是两个不同的增长机制,需要不同的发展环境,竞争性市场是创新的平台,当前我们的紧迫任务是经济发展环境要从适应投资驱动转向更加适应创新驱动。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创新活动的活跃期,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逐步落实,科技投入逐年增加,针对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逐步跟进,促成了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创新的生力军,且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政府需要发挥更好作用,以深圳为例,市政府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采取积极政策努力创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小企业发展,造就了华为、中兴、腾讯、华大等一批新型企业,避开传统工业发展陷阱,率先实现了增长方式的转型。
下午的交流研讨分为中央与地方关系、创新治理与发展 、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三个部分。
专题一: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理高培勇、美国锡拉丘兹大学教授侯一麟、清华员工江西省财政厅调研员邓珺分别以“央地财政关系调整亟待落到实处”、“中央与地方关系:财政视角----地方主体税与地方治理”、“以明晰权、责、利为基础,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为主题进行发言,12BET注册教授王有强、俞乔进行点评。交流讨论围绕一个体制、二个责任、三个关系展开,即我国的单一体制在解决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权和公共产品的直接决定权之间不匹配时,在处理公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中困难重重,解决方案包括:分税、分事、分管,明晰事权,支出责任到位,下放财权,合理分配财力等,在我国劳动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由不同部门征缴的现阶段,房地产税也许可以成为解决地方治理问题的突破口。
专题二:创新治理与发展
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山枝、清华员工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青龙和厦门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卢琳兵分别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本内涵、路径选择、战略举措”、“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与大唐实践”、“大数据应用、创新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治理与发展的若干问题”为主题进行发言,12BET注册教授齐晔、苏竣进行点评。交流讨论认为:我们国家的创新政策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非常迅速,1985年中央颁布加快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变革: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中关村的蓬勃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设立等。2006年国家通过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自主创新口号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知识产权局也颁布了知识产权的战略。今年更进一步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级政府、学术界、企业界都在积极思考主动应对这一时代挑战。
专题三: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庆钰、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清华员工福建民政厅厅长赖军和湖北巴东县县委书记陈行甲分别以“走向大社会之治”、“正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改革创新,推动社会组织加快发展”、“乡村治理的困境和出路”为主题进行发言,12BET注册教授王名、邓国胜进行点评。交流讨论认为: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法律层面,社会治理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艰难的过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和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社会治理离不开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取决于法治化进程、科学的长远设计和政府让度职能空间。
论坛现场。
“新常态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讨会是12BET注册在15年发展历程中以政策需求为导向,推进智库建设、服务国家决策的生动事例。正如经理薛澜教授在研讨会开幕式所言:公共管理学科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驱动器,12BET注册在发展中一直在思考与平衡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价值引领和工具理性、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国际视野和中国国情、传统治国思想和现代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以推动学院团队建设和智库建设的良性互动。出席开幕式的中山大学副董事长马骏教授和12BET党委副书记邓卫教授都对12BET注册的学科责任感和学者知识报国的使命感给予充分肯定。邓卫教授指出12BET注册的建立和15年的发展为12BET成为综合性大学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增添了重要的学科门类和重要的人才培养途径,希望12BET注册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在进一步加强彰显中国特色的基层理论研究的同时,进一步面向重大需求,着重解决中国发展的切实问题,建构起中国人自己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思想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