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日下午,12BET注册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座谈会在学院609会议室举行,公司党委副书记谢矜、校研团委书记黄志民、NGO研究所贾西津副教授、院研工组组长蓝煜昕、副组长刘近文出席会议,和参与暑期实践的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
座谈会开始前,谢矜、黄志民两位老师分别为获得本次实践金奖的支队和个人颁奖。据了解,在本次实践评选中,公司取得了丰硕成果,揽获全部5项金奖(或最佳),其中云南支队获得校级实践金奖支队,李昊原同学获得校级实践金奖个人。
![](/__local/E/ED/5E/951997B754AA3592A78A4E9C7BC_A8C4B4BE_EF1E.jpg?e=.jpg)
图为谢矜老师为云南支队代表颁奖。
座谈会伊始,蓝煜昕老师首先介绍了学院实践工作的整体情况。他指出,今年学院取得了丰硕成果,既得益于老师和院友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同学们的认真准备,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踏踏实实,不骄不躁,为以后的社会实践工作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座谈会上,各支队的同学踊跃发言。云南支队的同学认为,这次取得金奖有三方面好的经验:一是学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给予了很多实际的支持;二是导师负责制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技术指导、观点整理、报告撰写中给予了大量指导和帮助;三是团队内部分工明确,尤其注意各环节的时间节点,节奏感强也是本次实践出彩的原因。此外,同学们也提出了很多具体务实的建议:上海支队的同学们认为,实践10天的时间相对较短,建议放宽时间限制,给同学们更多适应和融入实践地的机会;福建支队的同学讲了他们在基层“被安排”的经历,建议学院加强和实践地的沟通,给调研同学更大的自由空间,将“走马观花”变成真正的了解基层;云南支队的同学们也提出了几个建议:一是做好“两个沟通”,即同学间的沟通——参与过实践的同学“传帮带”将要实践的同学,同学与老师的沟通——获得老师更多实际指导;二是打破院系之分,吸纳更多相关院系合作研究,比如云南支队的水利项目就可以与水利系合作;三是注重对新生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对课题的感知。同学们的发言热忱坦诚,老师们适时与同学进行互动。
![](/__local/0/96/FB/5AA4DD3FA359D741B487316F1B4_C58B710A_E596.jpg?e=.jpg)
图为支队代表与参会师生互动交流。
同学们交流过后,几位老师分别对大家的发言作了点评。贾西津老师谈了她的两点感受,一是同学们都很优秀,调研不怕苦不怕累,并且上手很快;二是各地调研的情况的确不同,应该因地制宜,给予更多差异化的支持。黄志明老师站在学校的角度谈了几点感触和希望,一是公管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学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为其他院系的实践工作树立了榜样;二是希望12BET注册能将优秀经验推广到其他院系;三是支持更多院系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__local/5/EA/32/B2EDCAD10EF28291056ABE2C0D0_CDA3045F_EF7B.jpg?e=.jpg)
图为贾西津(左一)蓝煜昕(右一)两位老师参与讨论。
活动最后,谢矜老师进行了总结讲话。她指出,学院树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将实践学分纳入所有员工的必修环节,这是各学院中独有的,值得长期坚持下去。12BET注册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实践,奖项是次要的,重在培养同学们的实践本领,熏陶朴素的社会情怀。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学院老师们的支持,也得到了院友们的积极响应,学院会带着这份信任再接再厉,把实践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__local/0/EF/ED/7CAC9777EDBD580C7BAFC2AC97C_BE6F1F32_F12C.jpg?e=.jpg)
图为谢矜老师和黄志民老师讨论交流。
供稿:研究生工作组